Pages

Monday, September 7, 2020

國民黨新論述:和平無力統一蒼白(施佳良) - 台灣蘋果日報

sisikbiri.blogspot.com

施佳良/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助理教授

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9月6日的全代會上,闡述國民黨的兩岸新論述,然而卻又走回老路,因而被批評難以吸引年輕人。不論是民進黨的「中華民國台灣」或國民黨在全代會上提出的「中華民國治權所及的台澎金馬」,其實都是反映台灣社會共同的生活經驗,也就是「我們與對岸,是不同的國家」。但國民黨之所以難吸引年輕人,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它預留了兩岸統一的空間,而是在於「看不到未來」。

不越線不激怒換不挨打

綜觀國民黨的兩岸論述,主軸在於「和平統一」。和平是路徑;統一是願景。但國民黨在這兩者上,都缺乏足以回應現實的論述內容。

先來談和平。國民黨強調兩岸要避免戰爭,特別是在美中對抗格局升高的現在。這原本應是穩健的主張,不過國民黨所論述的做法,卻是以對岸所劃下的「九二共識」為紅線,以不越線、不激怒,來換不挨打。

然而,不論大至台灣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(WHO)、被打壓;小至在國外時,個人身分被強迫劃入「中國的一省」之中。這些現實,讓我們深刻體驗到「存在的事實被否定」的憤怒。因此,當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在立法院講出「我是台灣人」時,我們看到了肯定、看到了共同對抗威逼的盟友,我們不孤單。反觀國民黨幾近息事寧人的鄉愿式和平,則完全無法回應台灣在現實上正面臨的大小困境。因而也讓國民黨的一中各表,更顯得蒼白無力。

再來談統一。國民黨論述往往直接將「統一」視為必然,主要理由則僅剩《中華民國憲法》,偶爾還有「中華民族」的共同體想像。但不論何者,多已是承接歷史遺緒,抱殘守缺。

台灣民主化迄今,經歷過3次政黨輪替,同時也有著監督力道強的公民社會。不論政治制度、文化,乃至公共生活的經驗,與對岸早已截然不同。同時,台灣社會也早已習慣能操之在我的自主生活與決策模式。因此對台灣社會而言,不論急統或漸統,都是改變現況的主張,這讓人不禁想問:「統一會帶來什麼樣的美好願景,足以讓我們願意改變現有的生活模式?」

面對這類問題,國民黨的回答內涵永遠只有一個:發大財。從馬英九政府時期乃至韓國瑜選舉的論述,皆是如此,只有修辭精緻度不同而已。然而,面對美中對抗升溫,解放軍在台灣附近軍演頻繁,武統論不斷,以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與台商回流、香港反送中運動、新疆人權事件等問題與事實浮現;「發大財論述」更像是與虎謀皮,也顯得脫離現實,連最後一點對統一的美好想像,也隨之破滅。

和平缺乏方法;統一缺乏願景。這才是國民黨論述無法吸引後繼者根本原因。江啟臣主席有看見問題所在,欲重構論述,只可惜國民黨內部沉痾,令其在全代會上還是只能端出老菜,殊是可惜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September 08, 2020 at 03:13AM
https://ift.tt/2FaTNzP

國民黨新論述:和平無力統一蒼白(施佳良) - 台灣蘋果日報

https://ift.tt/2Y7mV1J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